最近,“00后开始处理数字遗产”这个话题在微博上火了。许多年轻人开始认真思考如何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清理自己的数字足迹。有人开玩笑说:“最后一天的话,先删除一些聊天记录和浏览记录吧,来个赛博断舍离。”还有人建议列好临终任务清单,清空网盘资料,注销小号,删光那些发疯的帖子,确保留下一个清白的形象。
互联网游戏主播赵常的线岁的互联网游戏主播赵常(化名)则采取了实际行动。他来到中华遗嘱库订立遗嘱,明确表示在其去世后,将直播账号留给热爱游戏的弟弟继续运营。赵常从事主播行业已有5年,积累了大量粉丝,他的直播账号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他说:“我希望这份遗产不仅能给弟弟带来经济上的支持,更能延续我对游戏的热爱,成为兄弟间珍贵的回忆与情感纽带。”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虚拟财产的价值日益凸显。根据《中华遗嘱库白皮书》的数据,近年来通过立遗嘱保护虚拟财产的现象呈上升趋势,特别是Z世代的年轻人越来越倾向于将遗嘱视作一种“人生规划”工具。自2017年至2023年间,中华遗嘱库共收到488份涉及虚拟财产的遗嘱申请。
北京德恒(杭州)律师事务所律师徐天一指出,《民法典》虽然对遗产作了概括性规定,认定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均属于遗产范围,但针对数字遗产的具体界定与处置机制尚不健全。例如,微信官方规定,过世用户的账号不支持继承,只允许近亲属基于合法权益获取相关资料副本;而抖音则要求变更被继承人账户登录手机号码后才能进行主体变更,实现账号继承。此外,如果账号内含有财产,则还需提供一系列证明文件方可继承。
许多网友对于数字遗产的处理方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有人认为,具有经济价值的数字资产可以继承给亲人朋友,但社交平台账号和聊天记录这些涉及个人隐私的内容不需要也不应该被继承。画师王女士则认为,数字遗产不应只限于经济价值,不具有财产性的个人数字信息因为有无法量化的情感价值,也应成为数字遗产。
专家建议,对于那些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数字资产,用户应提前告知家人具体的取得途径和管理方式,以便未来能够更好地维护这些数字遗产的合法权益。同时,也呼吁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数字遗产的处理已经成为当代社会不可忽视的话题,它不仅关系到个人隐私权的保护,也涉及到情感价值的传递。如何合理地安排和传承自己的数字遗产,成为了每个人需要思考的问题。未来,随着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和技术的发展,数字遗产的处理将更加规范和便捷。让我们一起为数字遗产的未来做好准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