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召开的第二届遗产管理人论坛上,华为终端BG HUAWEI ID资深产品经理表示,在数字化时代,每个人都拥有大量的数字资产。如何将这些数字资产传承给亲人朋友,让他们继续珍视和保管,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
此前,遗物整理师西卡向《法治周末》记者表示:“这是一个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与同事的工作交流、与家人的情感沟通、或是闲暇时记录的文字、照片和视频,都是有价值和意义的。但它们能不能作为遗物、遗产被清点被继承呢?”
现实中,涉及数字遗产的案例频频出现。《法治周末》记者从中华遗嘱库获悉,今年年初,一名“90后”社交平台主播联系到中华遗嘱库,他决定通过遗嘱将属于自己的所有数字资产留给自己的亲生父母。经估计,该主播的数字资产市值超300万元。而拥有百万粉丝的社交平台账号,则留给好友继续运营。
《2022中华遗嘱库白皮书》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中华遗嘱库共计收到458份涉及虚拟财产的遗嘱,其中中青年人群占绝大比例。在这些年轻人的观念中,虚拟资产的重要性排在第三位,仅次于银行存款和房产。
在论坛上,华为终端BG HUAWEI ID资深产品经理特别介绍了华为在目前推出的智能手机系统中的数字资产保留以及继承问题。他表示,在未来,用户的数字资产可以通过统一的华为账户查看、管理。用户个人账号云空间里的照片、视频、录音、云盘文件、联系人、备忘录、个人及应用信息等资产,可选择给亲人朋友继承。该功能还支持用户灵活设置继承范围,每个账号可设置5位继承人,不同的数字资产可指定不同继承人。同时,华为做了足够严格的安全保护措施,数字资产继承人需提供三重信息认证,在通过安全验证后,才可访问被继承人的数字资产。